人間通訊社

2025年09月07日 星期日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心靈補給 > 佛學講座> 南台別院佛學講座 慧讓法師主講如何面對人生的老病死生

佛學講座

字級

南台別院佛學講座 慧讓法師主講如何面對人生的老病死生

【人間社 邱建誌 台南報導】 2022-12-13
佛光山南台別院12月11日舉辦佛學講座,由佛光山資訊監院室監院慧讓法師主講:「如何面對人生的——老病死生」。現場超過230人聽講,共同思索人生的四大課題。

一般人談到人生四件大事都會說生老病死,但星雲大師喜歡講老病死生。法師認這很有智慧:「講生老病死聽起來很沉重,如果講老病死生,好像就充滿希望。」生命不會在這一世就結束,還有下一期的生命,這樣人們就有動力去修行和經營自己的人生,就有積極向前的力量。

關於老,法師特別提醒大家注意退休問題。幾年前法師去一場講座的時候由一位佛光人接送,聊天得知他們夫妻兩人都在道場當義工。先生原本是職業軍人,在上校位階選擇退休;他們很感謝佛光山提供一個服務大眾的機會,讓生活有一個重心。

很多人退休以後會一蹶不振,因為過去在工作上可能位高權重、在職場上發號施令,退休以後回到一般人的生活,反而難以適應。所以退休是一個很重要的抉擇點,「關鍵不是要不要退休,而是退休之後要做什麼?」如果對退休之後的生活沒有想法,法師建議暫緩退休,應該先著手規畫。

俗話說:「自古英雄不怕死,好漢只怕病來磨。」大師卻說,應該把病痛看成閉關。法師在講座中舉了一個例子,說明用不一樣的心態面對病痛,會有不一樣的人生風景。

以前佛光山有一個法律顧問得了癌症,在醫院接受治療的時候,法師前去探望。當時有兩位他的家人在場,他們一臉憂愁、心情沉重,但法律顧問本人卻十分豁達,總是聊一些輕鬆有趣的話題,讓人聽了很歡喜。法師對這件事深有感觸:「要檢視學佛修行有沒有功夫,就看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能不能談笑風生,那種心態是截然不同的。」

化療結束之後顧問回去工作,同事看到都很驚訝,他的氣色看起來比生病之前還要好,讓人難以相信是大病初癒,便請他分享對抗病魔的經歷。法師因而鼓勵大家學習這種心態,不僅能讓我們正面積極的面對病痛,也跟大師的教導十分契合。

大師常說他沒有生病,他只是不方便。大師90歲的時候因為中風開刀,手術以後有很多東西都忘記了;然而他依舊抱持為大眾服務的心願,一聽到有人需要一筆字,他便一字一句的重新識字、寫字,努力恢復過往的記憶和能力。法師認為這是一種菩薩胸懷,很值得學習;如果常常把大眾放在心中,心裡就不會充滿生病的悲苦,因而能做到身苦心不苦,保有開放、正向、積極的生命力。

講座最後談到死與生。法師說:「死亡就像移民,從一個國度到另一個國度。」佛教認為生命是一期接續一期的,所以在佛教徒眼中死亡並不是太可怕,佛教也因此常常勸人累積福德資糧,為下一期生命做準備。

死是生的過渡,法師因而認為生是最重要的階段;學佛的人應該知道人身難得,能夠以人身的形式度過一期生命,應該把握時間做有意義的事。

解決問題是人間佛教當中很重要的修行。曾經有人跟法師抱怨,職場裡面大家都找有能力的人處理事情,相反的,沒能力的人就很輕鬆、得過且過。法師向大眾開示:「佛弟子當然應該做解決問題的人,要廣結善緣。」如果得過且過,這一期生命、這個難得的人身就浪費掉了。

佛光人黃琴喨表示,今天講座最讓他深有感觸的就是人的慈悲和智慧缺一不可;每一次遇到問題都是對這兩項能力的考驗。他也藉此勉勵大家,把握人身為下一期生命做準備,廣結善緣,為自己的生命創造價值。
12345678910第1 / 203頁
追蹤我們